生態論述與文學
為讓生態文學與文化研究在台灣能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契機,本計劃旨在延續國內生態文學與文化研究之研究能量,以完整的圖書資料吸引研究人才、帶動跨文類、跨學門、跨校、跨國的整合活動,以期建立人才庫與資訊交流之樞紐。透過本購書計劃,不但有關生態文學及文化批評的書目得以重新整理,而且研究者亦可重新審視生態論述之歷史發展,並探索新興的論述導向與實踐途 3 徑,使既有之生態論述可繼續深化發展實踐,讓新興的論述與日新又新的國際局勢能夠接軌並與日常生活節奏貼近。茲將生態概念、生態問題、生態批判、生態實踐的相關論述分成以下五個方向: (一)生態文學與文化批評;(二)跨國主義 與全球化批判 ;(三)物質生態批評(material ecocriticism);(四)後人類 與動物研究;(五)生態戲劇;(六)後生態論述。
(一)生態文學與文化批評
涵蓋當代生態批評的兩個主要階段的重要論述。每個階段蘊涵二個主要議題: 第一階段的議題包括「自然與文化的反思」、「重新評估自然與環境文學的生態批 判」;第二階段的議題包括、「再檢討人類在自然界中的角色」、「種族、性別與環 境」、「毒物論述與環境正義論述」。對環境惡化與社會正義相關議題的焦點,例 如毒物汙染問題、風險分析與分擔、生態浩劫提出批判。
(二)跨國主義與全球化批判
人文地理學家以「流動的世界」(mobile world)來描述現今過度現代化且 時空壓縮的世界。在「流動的世界」中,訊息、文化、人口、物流的流動性(mobility) 是一種新興資本但也營造新的問題。舉凡交通、訊息、資本、網路、人口的流動 持續在影響經濟的規模,造成生態環境的超額負擔。基因改良食物隨全球化跨國 經濟的運行途徑流入各個族群、無論是經濟富裕或貧窮的角落,營造新興的醫療 正義和食物主權問題。在跨國政治與全球經濟的背景下,跨國與邊界乃分析自我 與社群之核心概念;其相繫之在世存有方式與世界觀將生態議題連接到以下研究 議題:環境正義與後殖民、風險全球化、離散與跨國經驗與綠色資本的流動。
(三)物質生態批評
阿萊默(Stacy Alaimo)的《身體的自然:科學、環境和物質自我》(Bodily Natures: Science, Environment, and the Material Self)一書提出跨肉體性 (trans-corporeality)做為一種新的批評模式,適切論述「不可預測的不想要 的人體、非人生物、生態體系、化學媒介、和其他演員」。她多重定義跨肉體性 為「跨越各種身體的運動」、「在各式身體自然中的相互交換和互相連結」、「人類 肉身與超過人類世界的物質相互聯繫」。她與其他物質理論家皆強調物質本身是 活躍的、非被動的、這是一個具有「能動性的」物質世界,在這當中「事物,如 它本身,並不會先於內部互相作用而存在」。人類身體與非人自然彼此開放,我 們對於環境所做的一切(包含污染土地、水、空氣),最後終將回到我們的身體。 因此可以見到物質生態評論與風險概念的結合。連結文本、理論與環境,可以探 討的子題包含:環境健康運動、環境正義運動、風險理論、疾病書寫、環境與心 理、自然的能動性。
(四)後人類與動物研究
4後人類繼後結構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之後的重要文學研究。從人文主義強調 「人的尊嚴」到德希達的「人的終結」 ,傳統的「自由人文主義」(liberal humanism〉似乎較難回應社會的新挑戰,而「人」 的觀念也已受到不同學科的 詰難和挑戰;因此,後人類理論試圖走出人類中心的窘境,強調「人類去中心」 和「去人類中心」。由於強調未來想像和新觀念的形塑,後人類思想遂與提出科 技與新興文化相關問題的發展趨向,包括人工增能特性(prostheticality)、記 憶、複製、速度、環境倫理、全球化、生物文化(bioculture)等等。這些以生態、 技術和科學為核心的後人類思考將是決定文化理論未來發展的重要啟發。因此, 上述有關科技和環境等後人類和身體論述的主題可進行跨領域和跨文化思辯,可 與相關之西方文史哲學對話,帶來未來後人類研究的可能契機。
(五)生態戲劇
生態戲劇或綠色劇場是晚近在劇場研究值得研究的主題,它的內容與環保意 識土地的使用與誤用環境岐視和草根運動有關。作為一種新興研究領域雖然現書 不多,但它可以補充和豐富生態文學與文化批評的內容和廣度。 諸如Una Chaudhuri, Teresa May, Erika Munk, Cherrie Moraga 和原住民作家等等,反 映生態政治和倫理的面相。因此,生態戲劇可以增加生態文學與文化批評在戲劇 方面研究的面向。
(六)後生態論述
在其《後生態政治》(Post-ecologist Politics),布魯東論及貝克(Ulrich Beck)和魯曼(Niklas Luhmann)等學者的生態觀。在本計劃中,我們採用布魯 東(Ingolfur Bluhdorn) 所提出來的「後生態」(post-ecologist) 的批評視 角,重新反省生態論述的理論和實踐,重視「邏輯」分析,避免太多的道德說教 的生態觀。根據布魯東的說法,後生態批評應具批判性和論述性。也就是說,諸 多的生態和環境議題是多重決定的,單一的因果律和「生態正確論」(ecological correctness)難以解決問題。透過這些社會理論家的洞見,我們試圖開展一種 具有潛力的「後生態」論述可能性。
Last Updated:2022/07/15
資訊提供單位: